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
编号:13494751
经支气管镜大容量肺灌洗对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9
     【摘要】 目的 分析经支气管镜大容量肺灌洗对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 100例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支气管镜大容量肺灌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6 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评分, 治疗后14、24、48周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分。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 并发症发生率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2%, FEV1(1.87±0.07)L、FVC(3.21±0.24)L、6MWD(489.35±36.54)m及呼吸困难评分为(1.63±0.35)分优于对照组的(1.51±0.09)L、(2.54±0.37)L、(428.96±33.54)m、(2.74±0.2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24、48周, 对照组患者的SGRQ评分分别为(42.21±1.87)、(43.25±2.23)、(42.54±2.01)分, 低于对照组的(47.78±2.18)、(47.97±2.16)、(47.23±2.15)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支气管镜大容量肺灌洗在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 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指数、运动耐力、肺功能与SGRQ评分, 另外还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 经支气管镜大容量肺灌洗;尘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指具有气流阻塞特性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与有害气体、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还可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常见病症[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早期的癥状为慢性咳嗽、胸闷气短与呼吸困难。若患者病症严重, 还会感到疲倦、焦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死亡。而尘肺病是指患者长时间在社会活动中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 并积存在肺内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瘢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是临床上的“非可逆性弥漫间质性肺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通气功能障碍, 可引发患者出现阻塞性气道功能障碍。尘肺病是近年来我国患病率较高的职业病, 也是导致患者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原因。据相关研究表明大容量全肺灌洗可改善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有关经支气管镜大容量肺灌洗的临床研究却不多[2]。因此本次研究就经支气管镜大容量肺灌洗对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进行了分析探讨, 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中, 男23例, 女27例;平均年龄(45.31±23.03)岁。观察组中, 男20例, 女30例;平均年龄(40.68±20.0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无合并巨大肺大泡, 无凝血障碍, 无哮喘或移动性肺结核, 无其他心、脑、肝等脏器疾病和功能障碍;所有患者精神状态均正常, 且有主动配合意识;无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均完全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 并批准研究。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可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按照患者肺功能分级进行沙丁胺醇、口服茶碱类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支气管镜大容量肺灌洗进行治疗:在患者入院第3、5、7天进行治疗, 治疗全程由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与呼吸监管;然后为患者进行麻醉, 待麻醉起效后由鼻腔插入支气管镜、在支气管镜抽吸回路中连接一个20 ml的灌洗瓶便于观察回收液体颜色, 注入生理盐水后进行反复负压抽吸(0.2 mPa)直到回收液清亮(关系量为3000 ml);第3天进行右肺的灌洗, 第5天进行左肺灌洗, 第7天进行双肺灌洗。需要注意的是, 在手术中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常规吸氧, 手术后依旧使用氧疗, 然后采用物理方法为患者进行排痰;术前、术中与术后医护人员均需每隔1 h为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压、心率等指标的检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及6MWD、呼吸困难评分, 治疗后14、24、48周SGRQ评分。①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病症有明显好转;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病症有一定程度上好转;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病症没有任何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并发症包括气胸、呼吸衰竭、气道黏膜损伤。③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VC。④运动耐力:采用6MWD测量患者运动耐力, 患者在30 m的走廊来回行走6 min, 取步行最佳值。⑤呼吸困难评分:采用医学研究委员会(MRC)推荐的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标准。0分:无气促;1分:患者在剧烈运动时出现气促;2分:爬楼梯时气促;3分:与同龄人步行时有气促感;4分:短期运动有气促;5分:穿衣有气促感。⑥生活质量:使用SGRQ对患者治疗后14、24、48周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包括症状、活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3部分, 满分100分, 生活质量与分值呈负相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百拇医药(刘晓慧)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